当前位置:首页 - 新闻中心          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   

 

“互联网+”风口下,“客如云”助传统餐饮商家再现客如云来

来源:客如云  发布日期: 2015-03-31 18:41 

北京2015年3月31日电 /美通社/ -- 餐饮行业是容量30000亿元的传统行业,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进入经济下行,市场结构重新调整成为“新常态”,餐饮业也发生了大幅度变化。对传统餐饮商家来说“新常态”下的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。如何度过转型之痛,如何借助“互联网+”的东风完成产业升级和服务升级再创客如云来,是餐饮商家需要面临的问题。“客如云”的智能点餐系统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

客如云CEO彭雷领取“中国最佳智能点餐系统服务商”奖
客如云CEO彭雷领取“中国最佳智能点餐系统服务商”奖

 

 

餐饮行业是典型的服务业,不论高端、低端,还是传统、特色,都离不开体验。体验的基础是食物和服务,对于消费者来说,在面临不同品质的食物时,会很简单的有所取舍,也就是传统所谓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。但在面临“互联网+”的社会化扁平传播状态下,在面临相同品质的食物时,消费者则会去比较商家的服务和宣传噱头。这也是为何“伏牛堂”、“西少爷”等后起商家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消费者,甚至将消费者变为粉丝。这也就是2014年热炒的概念 -- 餐饮O2O。

2013至2014年对于餐饮商家来说,算是艰难摸索的一年。面对同样的困境,有些商家却经营得有声有色。北京一家坐落在知春路的小餐馆“粥饼面”,2014年尝试了一套外卖收银系统,外卖点餐智能化后半年,外卖量日均超过800单,从移动端订餐每天超过200单,月均收入20万元。这套“客如云”的智能点餐系统,将门店的运营效率提升了200%。这样商家提前尝到了“智能、高效、简单”的甜头。

显而易见,如此高比例的效率提升,带动的是收入增长。2014年许多商家见到同行的突破性增长,认准 “互联网思维”成为救命稻草。但为数众多的餐饮企业认为团购就是“互联网思维”,其实团购仅仅是作为线上入口之一。另一些商家则对“互联网思维”有更深层的尝试。比如北京望京麒麟社一家叫做“绿盒子蒸饺”的餐厅,用另一种方式抓住“互联网+”的机遇。这家餐厅建店之初就引入了智能点餐、外卖、收银等系统。这套名为“客如云”的云前台、云收银等智能系统,使店内大幅精简服务人员。由原来每个服务员服务10个餐位,提高到每个服务人员可以服务30个餐位。并且拥有强大的线上平台,真正把商家与互联网入口打通。利用微信点餐、预定、外卖,在线支付,线上平台百度直达号、百度地图、百度糯米、微信进行引流,使“互联网思维”成为了商家运营的利器。

客如云的智能系统是如何帮助商家取得如此效果,记者探带着这个问题采访到“客如云”的 CEO 彭雷。当天恰好是“客如云”作为唯一家“中国最佳智能点餐系统服务商”,获得第十五届中国饭店金马奖的日子。

彭雷说:“利用“客如云”的智能系统,让餐饮业更好的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进行互动。O2O,就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。我们现在在座每一位拿出来都是智能手机,都有微信、支付宝,可以方便购买各种服务,方便支付。但是商家还是停留在15年前,不具备与互联网消费者进行良好互动的基础。“客如云”在行业里第一家提出“云餐厅”的概念,并创立 “智慧服务,时实直达”的理念,就是将整个餐厅搬到互联网上。”

“客如云”的智能产品分三个层次。首先是云前台 -- 效率提升工具,简单来说商家把前台、预定、外卖这些业务跟互联网打通,通过百度地图、大众点评、团购等任何一个常用的 APP,进行远程预定、排队等。同时云搜索可以用手机完成点餐和付款。第二层服务,是提供了移动门店和自助门店。消费者通过手机来使用服务,减少日益升高的服务人员成本,更合理的安排餐厅人员比例。消费者在餐厅里,还能通过平板设备自主完成点菜、结账、办卡充值等业务,就像银行一样,既为餐厅节约成本,又给用户一种极致的用餐体验。

在餐厅运营效率提升的基础上,智能系统还给餐饮的决策层也提供了三个利器。云营销,帮助商家做互联营销的品牌忠诚度管理,会员营销活动。云后台让商家随时随地看得见餐厅当前和历史的状态,今天卖了多少菜,利润多少,全部都可以看到。云供应链,给商家提供一个供应链管理系统,实时统计,帮助商家更好的控制餐厅成本。”

两会过后,“互联网+”成为一种潮流,而像“客如云”这样帮助餐饮企业转型的服务商,也将帮助更多的商家朝着“+”的方向挺进。相信2015年开始,在“互联网+”的机遇中,餐饮企业会慢慢转变思维,真正实现餐厅的智能、高效、简单,打造餐饮行业的新未来,再创客如云来。

Photo - http://photos.prnasia.com/prnh/20150331/0861502480
Logo - http://photos.prnasia.com/prnh/20150211/0861501120LOGO



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,供读者交流和学习,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以便更正或删除。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,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。
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
信息分类查询: 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