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新闻中心          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   

 

吕曦和她的“真性情”英扬传奇

2015/11/24 14:24:00 

在见面之前,我试图通过各种媒体报道去勾勒吕曦的形象:15年前她放弃了当时薪水还不错的工作,辞职租房,一手创办了英扬传奇;热爱运动,尤其是拳击和马拉松这些并非女性所擅长的项目;在创业初期压力实在大的时候,她会关上厨房的门砸最便宜的碗。
 
和很多成功的创业女性一样,吕曦也是风风火火,充满激情的爽朗性格,她自己说,“我嗓门大,动作也大”,但表面上显得张扬的吕曦,却是骨子里很低调的人,她曾被评为最有性格魅力的女性广告人。了解一个人,需要长时间的相处,但若想最迅速地熟悉这个人,那最好的方式,是去看她的作品,吕曦倾注了十几年心血的英扬传奇就是最好的映证,二者身上,几乎有着同样的真性情存在。

 
 吕曦
 
一个信念,五年新增三家公司
 
热爱拳击,是因为吕曦喜欢在运动中寻找控制力,力度的大小,距离的远近,节奏的拿捏,每一次出击体现的都是把控能力,这和经营公司很像,五年来英扬传奇也始终在吕曦的掌控之中,有条不紊的扩张。
 
2010年吕曦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挑战:电子商务的盛行以及传播的多元性,导致品牌管理更需要以开放和与时俱进的心态去面对。彼时,英扬传奇提出了“复合品牌事务机构”的概念,从线上到线下,为品牌提供整合服务。
 
因为当时预见的一个趋势,五年后的英扬传奇已经衍生出来三家公司,为客户提供全能力模块的一体化服务:最先创立的是喜邑互动,定位是专注于创意爆破的社会化营销公司,吕曦认为,未来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,不是“传播”,而是“沟通”,二者越来越平等,突显一对一的关系,倾向于定制化,展现品牌的人格魅力,而所有都指向了社会化营销。
 
在这个基础之上,负责为客户提供品牌战略咨询的创变公司也应运而生,“我们相信未来品牌依然还是需要战略和管理的,虽然有爆款致胜的舆论,但还是需要品牌的,只不过品牌的理解和经营的法则要与时俱进”。新成立的第三家公司则专注于电子商务,为客户提供网上旗舰店的代运行,不过这家公司成立的意图并非是为销售而存在的,而是为研究广告的效果和数据,也就是搞清楚,浪费的那一半广告费去哪儿了。
 
这四家公司相互配合形成了“整体核心竞争优势”,去年年底英扬传奇提出了营销闭环的理念,目的是为了在互联网中,消费者能够有完整而统一的品牌体验。纳爱斯是英扬传奇最早的合作伙伴,现在英扬同时负责纳爱斯旗下几个品牌的品牌战略,为其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,包括品牌老化,产品升级,电子商务,数据以及O2O的挑战等等,从线上到线下,社会化营销的方方面面。
 
 
自省其身:金融海啸中的机缘
 

最早听说过英扬传奇的人,大多都认为这是一家以影视TVC见长的代理商,他们是央视数年的广告中心国际形象策略和形象片的提供者,也因为在传统广告时期,英扬传奇曾经为闽南地区的服装和运动品牌推出过太多耳熟能详的TVC,利郎男装最经典的广告语“简约,不简单”就是其中之一。
 
然而在最近几年,这家代理商最让人记住的作品,却不再限于传统的TVC路数,在当年“报纸隔空喊话”还不像现在那么频繁时,他们策划在《南都》,《新京报》等主流报纸的头版高调示爱范冰冰,留下悬念。那一战,让当时知名度并不高的流行美获得了关注度的飙升,也就是在那之后,众多品牌也开始效仿该做法频频登陆传统媒体,到今天,报纸已经成为了悬念营销或者品牌撕X的主流阵地。

 
 

吕曦将这类创意定位于“媒体创意”,在当时很多同行还在关注TVC主导时期的“内容创意”时,手握大量闽南民营客户的英扬传奇就已经向传播型创意转型,而这种敏感,也与当时的金融危机直接相关。
 
2008年的英扬传奇,正经历着长达7,8年的影视创作高峰期,处在珠江沿海地区,民营企业对金融海啸的感知也最为强烈,客户广告费用吃紧,需求下降,大的经济环境不利,迫使英扬传奇必须摆脱此前仅关注于内容的创意模式,整个公司也就借助金融海啸的机缘,顺势转向了事件传播、媒介传播模式,跳出了以往内容创意的局限。
 
拒绝二手创意
 

如今,偶尔碰到某品牌在报纸上做了不错的悬念广告,微信群里也总有老朋友以为是英扬的作品,吕曦的回答很干脆,同样的创意我们不做第二遍。“不要老做同样的事”也是吕曦经常对同事们说的话,在她看来,这是英扬员工最重要的素质之一。
 
如果说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向媒体创意转型是1.0版本,那么现在当所有人都意识到传播创意的重要时,英扬传奇已经悄悄开始了2.0版本的变革。在今年年初,英扬成立了整合传播研究中心,原来的创意是产生于客户部和创意部之间,现在当客户部接到一个brief后,他们首先会通过整合传播研究中心,考量目标消费者的兴趣接触点,在媒体和技术层面可施展的空间在哪里?然后再反馈给创意部。
 
匠子烤鱼,一个完全新兴的餐饮品牌,在今年艾菲大中华区餐饮类评选中,力压麦当劳和必胜客,获得了该类别的金奖,代理商正是英扬传奇,英扬负责“匠子烤鱼”从取名及后续的整套传播的过程,由于客户经费有限,英扬通过洞察80,90后们的网络语言和兴趣所在,为一个普通的烤鱼店取了一个具有区隔性,但又有互联网气质的名字,“匠子烤鱼”从命名时,就已经获得了更多传播性。
 


这也是整合传播研究中心设立的初衷,“通过这样的研究,可以为创意部提供起跳的跳板,让他们的舞台更大”。
 
不甘心只做客户的一只手
 

因为对于创意和创新有自己的态度,英扬传奇在对客户的选择上,也像吕曦的回答一样直爽,“不想只做客户的一只手,这样同事们也会很有挫败感”。按照英扬传奇目前的公司结构和试图建立营销闭环的想法,他们期望从企业经营,产品升级以及品牌在线上线下的营销提供全套解决方案,如果只是尊崇客户的旨意去执行,就完全丧失了自身优势。
 
“我们特别需要那些留有空间让我们指手划脚的客户,尤其是在企业经营挑战上,也能有参与的空间”,这是吕曦心中,公司能力模块的真正发展方向。就如同爽快的人大概只能同爽快的人交往,英扬现在服务于很多民营企业和淘品牌,相比较于国际大公司,人员沟通的流程和成本,都简化许多。
 
这保证了客户对创意的接纳度更高,虽然英扬的客户以本土企业为主,但民营公司的规模小,对于市场的变动更敏感,对每一次传播效果的渴求也越迫切,在新鲜的创意模式面前,他们往往愿意下注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
 
“所以你看到现在有一些有趣的综艺节目植入,或是新节目形式,都是本土企业在尝试,而不是国际公司,国际公司利用各种杠杆、逻辑、模型算出来风险系数之后,一般都不会去做这个决定的”。
 
公司培训,我们不搞虚的
 
在谈到公司的员工培养时,吕曦感慨,最合得来的员工,都不是空降的,而是在公司的体系中成长起来的,身兼十余个协会头衔的吕曦,几乎将自身所有的资源,都开放给了自己的员工。
 
因为同时身为正和岛企业家商学院的教务长、中欧商学院校友会秘书长,凡是有公开课机会或是碰上优秀企业家的走访,吕曦都会让同事们参与其中,甚至送优秀员工去年MBA ,类似这样的机会还有许多,从中欧的教授讲座到诸多大公司的研讨会,公司所有的总监级人才,几乎都拥有了这些活动机构的会员资格。
 
“我们在培训人才上所付出的,不能只看硬成本,因为有很多是我自己的资源,这东西你是没法明码标价的,但是员工得到的机会和质量,应该是远远高于同行的”。
 
英扬传奇的人才,至少要符合三个条件:第一是客户导向,能够根据客户的市场需求而变;第二是创新;第三是无边界合作的能力,正如未来的品牌运营和传播,是资源协同和整合能力的挑战一样,个人而言,如果充满个人英雄主义或者固步自封,也无法胜任未来的行业要求。
 
走过十几年,吕曦看到,公司未来的信心和期望已经建立起来了。刚过去的10月是广告业活动颇密的一个时期,在金投赏国际创意节与中国国际广告节上,英扬传奇&喜邑互动得到了5金4银共23项大奖。
 
一个公司的成长和一个人的成熟一样,获得了功名后,对外人的种种说法看淡了,反倒在意的是身边的朋友,吕曦和英扬传奇也是这样,他们的愿景始终就一个,无关乎规模与地位,只想做一个让客户尊敬的公司,“希望客户能相信我们的人品、尊重我们的专业”。
 

 

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,供读者交流和学习,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以便更正或删除。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,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。
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
信息分类查询: 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